李雪梅,女,1963年4月出生,山东牟平人。中学特级教师。1982年至1984年在LD体育原烟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现任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副校长、烟台市爱华双语学校高中部校长(兼)。获烟台市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烟台市福山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 2010年被学校评为“(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杰出校友”。李雪梅喜欢当老师,在她看来,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它孕育着真,引导着善,创造着美,奉献着爱!
用心思索
1984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今LD体育)中文系的李雪梅加入了中学语文教师的行列。刚开始,她手捧语文课本,心中一片茫然。语文怎么教?努力回忆自己上中学时老师上语文课的样子,便顺其自然,无师自通地找到“讲”的方法,然后迈上了讲台。讲课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他一些自然学科的知识本身就有一个内在逻辑和先后顺序,可以分章分节、有条理地讲。而语文是一篇篇完整的文章,是一件件完整的语言艺术品。知识不分体系,课节也没有条理,要把一篇篇美文生动、深入地演绎出来,需要厚实的功底。
李雪梅回忆说,自己上学时有一位最不喜欢的老师,他的特点就是把“教参”抄在备课本上,再把备课本放在讲桌上,上课就是念“教参”,虽然声音洪亮,但学生还是睡倒一片。为了不重蹈覆辙,她仔细研读课文,广泛收集资料,认真整理讲稿,做到不看教案,流利讲授,并给自己定出了一个最佳课堂效果:教师能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能津津有味地听。为达到这一效果,她可谓是煞费苦心、孜孜以求。先是严格按教参的顺序讲,然后是各种问题对比着讲。总之,高声讲、低声讲,抑扬顿挫地讲;快讲、慢讲,快慢结合地讲。真是“课堂”成“讲堂”,“教师”成“讲师”。学生这样评价她:李老师讲得真细,真生动。那时的她以为讲台就是自我发挥、表演的地方,老师就是演员。自我感觉良好,教学成绩也一直不错,“教学能手”、“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高考先进个人”等荣誉也都获得过,自以为是个称职的教师,问心无愧。
有一次看了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原来,语文可以这样讲。后来,李雪梅走出校门,参加了一些大型的教学研讨会,听了专家的报告和专家的观摩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李雪梅认识到,训练语言行为要从自在到自觉,从不熟练到熟练,单靠教师讲深讲透是无济于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练功场,而不是教师的讲习所,教师是“导师”而不是“讲师”。给她印象最深、触动最大的,是一个同学在练笔本中说的一段话:“在语文课上,我等待着活灵活现的阿Q走到我面前来,但老师的粉笔把阿Q截成了几段,没有血肉的躯体在脑海中慢慢淡化了。我学到了什么呢?”这段话让她思索了良久,从某个角度讲,学生是她的老师!语文教学的确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潜心教改
在教法改革方面,她总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李雪梅自1998年开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这个教改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动学生阶段。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改革离不开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她首先向学生宣布:语文完全可以自学。编入教材的经典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直接向读者传播思想、信息,提供了可理解接受的文字线索,表达形式以及可供借鉴的语言技巧等等,所以课文就是最好的也是最主要的老师。她这个教师呢?充其量只能称“助教”了。传统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自学教育。人们经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千百年的经验之谈证明,语文不仅可以自学,而且必须自学。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李雪梅的教改进入第二阶段——实验阶段。李雪梅坦诚道:“说实话,我起初也有顾虑,担心因教改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因为我的教学成绩一直不错,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不论是高考还是区统考,只有两次屈居全区第二,其余均为第一。因此,被同志们戏称为‘不败的神话’。我在所任教的两个班里,只拿出一个班做教改实验,另一个班则按常规教学。一方面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做个对比。最后,教改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爆发出的智慧火花令我惊喜,学校领导也给予了全力的支持,使我更坚定了把教改开展下去的信心。”
李雪梅教改的第三阶段则为全面铺开阶段,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改的路子,自创了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潜能的“五疑式”教学法,其主要教学过程,按探究问题的延伸顺序,可分为“自学生疑——讨论排疑——点拨解疑——练习化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此教学法得到了同行及有关专家的重视和肯定,并作为经验在市区推广。她据此教学法撰写的论文获“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教育电视台又专门拍摄了她的教学录像,作为示范课向全省推广。
专心科研
在教学科研结合方面,她力求做一名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由她承担的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基于网络的学业记录、评价、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经专家组评审鉴定,顺利结题。目前有两个省级课题即将进入结题阶段。她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与人合作出版了两本著作——《2007年山东省高考必读》(主编)、《选择》(副主编)。连续两次被烟台市教育局授予“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雪梅知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只会“教书”不能“育人”的教师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她连续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区榜首,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名列前茅。她带教的班级,不管接手前情况如何,一学期后总能脱颖而出,成为兄弟班级的领头羊;她带的学生,不管从前多么顽劣,经她一调教,总是伏伏贴贴,精神面貌大改,像换了个人。她身上好像有一种魔力,这大概正是源之于她的人格魅力。
女人要干一番事业尤其不容易,工作、家务两副重担要一肩挑。在有升学任务的普通中学,教学压力大,工作重,时间紧,尤其是再当班主任,那简直就是在跟时间赛跑。她从早晨5点起床到校看学生跑操开始,这一天繁忙的工作就搭上了头,然后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跑个不停,一直要忙活到晚上十点安抚学生睡下,这一天才算挺过去了。但只要和那些可爱的学生在一起,她就忘掉了一切烦恼,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咀嚼生活中的欠缺和失意。
回眸30年的教学之旅,李雪梅说:“我走的无怨无悔,心地坦然。我为我是一名老师而感到骄傲。如果人生真的有轮回,如果真的让我在人生的坐标上重新定位,我说我还要当老师,当老师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