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刘洪泉:云厚者雨猛 弓劲者箭远
    日期:2018-04-18 阅读:
    打印

    刘洪泉,男,1961年11月出生,山东文登人。中学高级教师。1978年至1980年在LD体育原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学习。先后任文登三中高中化学教师,文登三中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文登教育委员会普教科科长,文登二中校长,文登新一中党支部书记等职。多次受到市委、市府和市教育局表彰,被评为文登市教学能手、威海市教学能手。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文登市十大优秀青年”、“山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校长”、“山东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长”、“威海市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学校评为“(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杰出校友”。

    如果把人生比为杠杆,信念则是它的“支点”,具备这个恰当的支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刘洪泉说:“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支点,给了我‘要做就做到最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信念,让我能在工作中小有成就。”

    做教师就要做称职的教师

    1980年7月,刘洪泉从烟台师专(今LD体育)毕业,分配到文登三中任高中化学教师。他觉得高中三年的课程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网,不能将知识零打碎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课余的所有时间,他都在忘我地储备知识。1981年9月,文登县教育局举办全市高中化学老师教材考试,他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他注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潜心钻研布鲁纳发现法,整合出新授课八字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其核心思想是“教师不替学生说话,不替学生做事,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

    担任化学教师17年,他每天都是早5点起床,晚11点熄灯,中午、晚上在学校凑合吃点饭——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备课、批改、教研上。从1984年到1995年,他一直执教高三化学,他边教边思边改进,探索总结出新授课“设疑——探索——讨论——精讲——巩固”五步教学法,把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权力还给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交流,质疑问难,进而学以致用。老师只在“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处发挥引导作用。高三最关键的是要上好复习课,把三年的知识系统地链接起来。反复摸索中,他总结出了“纵横——交叉”复习法,由一个知识点,纵横联系,牵出一条条知识链,带出一个个知识面,点、线、面之间互相交叉,织成一张系统的知识网。为了提高讲评课效率,只要是当天的测试,不管到多晚,他一定会当晚批改出来,以便第二天有的放矢地讲评。并针对学生的错点、难点,设计反馈练习,进行巩固强化,达到“学一点,通一点”的目的。

    为了让更多的学子受益,他业余编写了《三中化学复习资料》,主编出版了《祝你学好化学》(山东科技出版社)和《化学指导》(山东海洋出版社)两本书。随着受益人的增多,荣誉也接踵而来:自1981年起,年年受到文登县政府及教育局的表彰奖励。199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中专毕业生”;1994年9月,《山东科技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1995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8年9月,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当校长就要当称职的校长

    2001年8月,刘洪泉调任文登二中校长。他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所以改建伊始,他就把“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把“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成功”作为办学理念,把“厚德 启智 健体 尚美”作为校训,德育以“树魂立根”为核心,课堂研究以“尊重”为主线,努力打造文登二中的特色。

    根深才能叶茂。为了让每个学生扎根沃土长成参天大树,刘洪泉牢牢捍卫住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即把“树魂立根”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树魂”即“树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理想之魂;“立根”即立感恩心、责任心、诚信心、自信心等人生根基。

    德育的土壤在于生活,应该从教条、说教的圣坛上走下来,贴近学生的生活,润物于无声之中。基于这种理念,他坚持学校的德育工作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四个一”: 每天一次自主活动,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年级活动,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大活动,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活动安排具有连续性,与传统习俗、节日及重大时事结合起来,紧扣时代的脉搏。活动设计有层递性,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量身定做。如初一初二学生年龄较小,就从习惯养成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初三学生进入青春期,叛逆心较强,就进行心理疏导类活动;初四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就进行“理想与现实、成绩与方法”的讨论。

    一系列德育活动,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找到了生命个体发展的“魂”与“根”。由于德育成效突出,威海教育局将二中的先进经验在全市各学校推广。

    学校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小组,担负本学科的攻关任务。倡导组员深入阅读专业书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召开全校读书心得交流会,以此掀起“书香校园师生同读书”活动的高潮。

    课改中,许多教师成长起来:100多篇课改的论文获奖,几十篇课改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40多人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获奖,50多人上了各级公开课,省特级教师1 人,齐鲁名师人选1人,教学能手9人。他个人也有十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先后主持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实验”课题组、“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等十几项课题研究,2009年3月,被聘为《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