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郭润华:不忘初心 公益路上创造最好的自己
    日期:2018-05-11 阅读:
    打印

    他曾多次深入“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为服刑人员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如阳光般,温暖他们的内心;他曾参加全国公益创业大赛,努力研究改良公益项目,如耀眼烟火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他曾数次亲身调查山东省回归人员子女现状,如春风般,给他们的梦想带来希望;他成绩名列前茅,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如旗帜般,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也曾身兼数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言出必行的人生信条,使他广受好评。他就是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学生郭润华,一个热心公益、品学兼优、善良坚韧的阳光大男孩。

    深入太阳村 播撒新希望

    郭润华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2014年暑假,他加入了“走进太阳村,播撒新希望”公益梦想团队,作为为数不多的大一新生远赴河南新乡“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进行为期15天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活动经验的逐步积累,2015年的夏天,郭润华作为项目总策划和负责人率领“希望角”心理驿站——回归人员之子心理救助团队赴北京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再次进行为期15天的心理帮扶与救助。

    “太阳村”是一个“自给自足”模式的生活环境,居住条件简陋,食物仅来源于太阳村内部,瓜果蔬菜都需要孩子们和志愿者们亲自种植。他们每天五点钟起床下地耕地,中午短暂的休息过后下午还要重复上午的工作,晚上才能真正和孩子们聊聊天。随队记者孙建祎因出发之前不小心摔断了跟腱,雨后翻地时,他受伤的脚陷入黏稠的泥土里,虽然他咬牙坚持,对伤痛只字不提,但凝重的表情难掩他脚上的伤痛。上午的体力活迎来中午的午饭——茄子拌面条。这里的主要食物是茄子,日复一日地吃用茄子做的午饭,团队里其他人不免腻烦,而天生对茄子过敏的郭润华却懂得苦中作乐,他靠着孩子们“资助”的辣条拌上一碗面条,也吃得有滋有味。

    身体上的劳累不算什么,而心理疏导工作的进展困难却像山一样紧紧压着郭润华,让他丝毫不敢松懈。太阳村的孩子们大多是服刑人员的子女,由于受过刺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应激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从小父母把他关在房子里,心里留下了阴影,很难走出来。他一直害怕黑夜,有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味。尽管顶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但郭润华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与孩子们同学、同吃、同住、同起、同睡。而在这期间,最痛苦的莫过于要时时刻刻抑制住自己的感情,避免“移情”的产生。在心理学上,“移情”是指对眼前这个人的感觉、驱力、态度、幻想和防御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不现实的,是源自童年早期对于重要人物的反应的重现和替代。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多多少少受到过与至亲的离别,如若志愿者们与他们过于亲密,他们会将感情转移到志愿者的身上,短暂的志愿生活结束后会对他们产生比童年时期更为深刻的二次伤害。团队中的女生有时不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郭润华总是时刻提醒她们,要做到与孩子们亲而不密。但对于每个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来说,避免“移情”的产生都是最艰难的挑战。

    郭润华尽量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在孩子们面前保持温和从容的状态,即便是这样,也常常有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还在服刑期间,男孩之前便接触过大量类似的测试和治疗。刚开始他做出一系列迎合的行为,这让郭润华有些洋洋得意,然而没过几天便出现数据上的波动,测试结果异常恐怖,不仅存在严重的焦虑行为,还出现了道德观模糊现象,而且还有自杀和反社会极端行为的潜在危险性。针对这一状况,郭润华沉着冷静,积极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联系沟通,并制定出了一套专人专治的解决方案,坚持“分诊、治疗”相结合,以进行真实性考评。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了下来,也可以融入其他孩子的欢乐氛围之中,渐渐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阳光心态的孩子,和以前冷漠、成熟的他判若两人。

    在两次深入“太阳村”的公益实践活动中,郭润华在积累公益活动经验的同时,还被授予“2014年‘圆梦中国 公益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最佳团队奖”、“2015年山东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省级金奖”以及“2015年第二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金奖”等多项殊荣。鲜花和掌声的背后,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队友的团结,更离不开他自己坚定的意志。

    勇闯公益赛 勤恳做调研

    “既然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秉承着这一人生信条,兼之在“太阳村”援助工作的深入展开,郭润华渐渐感觉到单凭十几天的陪伴和疏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公众对于服刑人员子女这一弱势群体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为了提高社会知名度及将所调研的结果落实到实处,以真正帮助到孩子们,郭润华参加了2014年度“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

    “我们都是学生,仅有一身的专业知识,却缺少财力物力以及社会上的人脉、经验。”郭润华希望通过这次公益创业比赛,能够和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他们能够为公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从而给孩子们带来长期的、实质上的帮助。起初,面对重重困难,他对自己报以质疑的态度:比赛需要详细的财目报表和创业策划书,而他们一行人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全国那么多的团队,其中不乏由专业公司指导的专业团队来参加比赛,他们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够让他们的资料在全国雪花般的资料中脱颖而出呢?这时候,一直指导他们的宋森老师和戚昭君老师不辞辛苦,一次次帮助他们修改策划和报表,让他们的资料更加具有说服力,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获得由共青团中央颁发的“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国家级铜奖”。

    “在公益这条道路上,我必将一直前行。”随着“太阳村”的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郭润华更是做好了长期援助的准备。为此,他通过一个父亲在监狱工作的同学,深入细致地对山东省内回归人员子女生活现状进行调研。他们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包括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所有学生。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家乡,分成不同的小队伍,并由学院指派研究生对他们进行指导。通过深入的调研,郭润华最终发现山东省在对回归人员心理救助的方面做的比较少,针对山东省救助计划对心理救助的漠视和信息量较少的现状,他希望将来可以参考河南模式,并综合北京模式力争尽快在山东省建立一个类似并且更完备的“太阳村”。

    高扬兴趣帆 各项齐发展

    郭润华除了有一颗善良、热衷于公益的爱心之外,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刚入大学时,爱好广泛的他喜欢不断尝试,报名加入学生会、(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电台、(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电视台、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海韵表演团、德馨曲艺社……看似繁忙紧张的生活,对郭润华来说则是一种充实和满足。

    从学生会干事,一步步走到学生会主席;从海韵表演团团员,一步步成长为主持部部长。这一路上,他收获友谊与欢乐的 同时,亦有许多优秀品质积淀在他的人生。郭润华说:“学生会的工作相对紧张、严肃,而社团的工作则比较愉快、轻松。”他相互协调,将学生会工作中的严谨认真,运用到松散的社团的管理与组织中,使活动能够更加条理有序地进行。在学生会工作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使得任务高效完成。在这过程中,他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更学会了做人做事要勇于承担责任。工作的压力,练就了他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坚强内心。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他更是把所学应用于自身,调节自我、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助他一次次出色完成了公益活动,使他更加坚定地在公益这条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深入人心的公益、繁忙琐碎的学生会、五彩缤纷的社团,从未耽误他优异的学习成绩。综合成绩全专业第一的郭润华先后获得了2013~2014学年度“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学生”等光荣称号,更在2014~2015学年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郭润华从来不因为自己的优秀而自我膨胀,他这样评价自己:“我的优点是遇事反应比较快,做事言出必行,但缺点是耐性差。”人无完人,这样的郭润华反而让我们觉得更加亲切、更加真实。

    提及大学生活时,郭润华难掩遗憾之色:“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读很多书。”对于这一点,他对学弟学妹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不负青春时光,多读书、少抱怨,对自己负责,把大学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充实。目前,他正在为进一步的考研深造做准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