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e乐学团队:筑梦青春 一路向前
    日期:2018-09-12 阅读:
    打印

    选择一个什么创业项目?组建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如何做好一份商业计划书?怎样创立公司?……面对困难不言放弃,感到压力不退缩,遇到问题积极解决。在过去的两年里,e乐学团队从无到有,从校赛到省赛,再到国赛,一路走来,取得了“互联网+”省赛金奖、国赛铜奖和“挑战杯”山东省特等奖、国家三等奖等优异成绩。

    团结协作不懈努力

    当魏雪峰老师提出要做项目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时,教育科学学院的何春雷、王晓宇、孙凤杰等同学积极响应,向老师表达想做项目的意愿和想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她们最终选择了“e乐学-学习诊断机器人”这个项目。

    e乐学源于e-learning,即在线学习系统,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或是通过手机无线网络,在一个网络虚拟教室进行网络授课、学习的方式。他们的项目采用“一笔一机一系统”的创新模式,依据自然语言识别、机器学习、大数据、云服务等新兴技术,在不改变学生现有手写习惯的前提下,通过智能笔采集学生答题信息,以智能推理等技术实现试卷和作业的自动批改,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项目的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关键就是组建团队。一开始团队成员多是从本学院的学生中挑选,以教育专业的学生居多。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项目中需要用到商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面对知识方面的不足,他们把团队成员扩大到各个学院,通过各学院老师介绍、通过qq空间发招聘通知,寻找项目所需的团队成员。最终通过面试的形式成功地招来了本院应用心理学的曹秀爱、商学院的王静、土木工程学院的孔祥聚等同学。之后,根据团队成员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比如,孔祥聚、王梓畅负责ppt制作,王静负责融资方式、营销手段等商业部分数据计算,何春雷负责ppt讲解,王晓宇负责撰写文本,孙凤杰负责整理资料、网页上传,孙晓彤负责联系广告制作、视频模板,曹秀爱负责图表制作、数据分析。就这样,一个由14名成员组成的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团结高效的团队终于建立起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e乐学团队的每个人都在为项目付出各自的努力,项目才能高效地进展下去。参加“互联网+”比赛省金银决赛的时间正是暑期,面对紧迫的任务,他们选择在学校进行项目最后的修改与完善。“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分析问题、讨论不足,所以每天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我们的融资方式、营销手段也一直在变,所以很多时候我刚刚做好的数据又要全部推翻,重新开始计算,有时候面对一堆堆枯燥的数据让人感到绝望。”王静深有感触地说,就这样,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中,项目变得越来越成熟。

    “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自然离不开魏雪峰老师的指导、帮助、关心与鼓励。”何春雷说,他总能针对性地指出问题,并督促队员们进行修改完善,虽然每一次的修改与完善都是一个大工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各司其职,脚踏实地完成工作。当成员们聚在实验室不分昼夜工作的时候,魏老师也会叮嘱大家要注意休息。老师的关心给了团队成员莫大的动力,让他们不断坚持,一路前行。

    充分准备积极应对

    e乐学团队能够在众多优秀的团队中脱颖而出,既得益于团队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每一次比赛场上的随机应变。

    ppt讲解员何春雷无论在院赛、省赛还是国赛之前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丝毫不敢松懈。 “省赛的前一天晚上12点多,大家都睡了我还在台灯下一遍又一遍地看讲解稿,即使躺下休息,脑子里仍在模拟上场时的ppt讲解场景,不仅仅会想讲解的内容,还会不断的想自己的台姿、面部表情等一些细节问题。” 何春雷告诉记者。

    赛场上对时间的把控极其严格,要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将项目完美地展现给评委,这不仅需要队员们对项目了如指掌,更要求他们能够准确抓住能引起评委们兴趣的点。短短的几分钟,极大地考验了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及应变能力。竞赛中,队员们不清楚面前的评委会提出什么问题,甚至会遇到一些陌生的问题,但他们必须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灵活、快速地做出应答,不能沉默。

    “记得在省赛的赛场上,我们的队员讲解完ppt后,有个评委认为我们创业项目中的这个笔可以帮忙批改题目,如果学生将它带进考场里就成了作弊的工具。”王晓宇回忆说,“当时觉得很无措,但是还是很诚恳地跟评委老师讲述了我们的创作初衷和历程以及在我们实习学校的试用效果,用各种数据和真实事例解答了老师的疑惑,获得了评委老师的认可和支持。”这次经历,让团队成员明白,评委老师们不仅要看作品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更重视诚恳谦虚的态度。

    有一次在上场之前,e乐学团队的ppt出了点差错,报上去的是修改之前的版本,可她们一直准备的都是修改之后ppt的讲解。上场之前大家都很着急,因为马上就要上场了,ppt无法再更改。“虽然我的内心也有一点的不自信,但我们还是相互安慰、互相鼓励,坚信不管是哪一个版本我都可以讲好。由于我们前期的准备很充分,所以最后还是顺利地通过了答辩。”何春雷回忆起这次比赛仍略显紧张。

    成功是不忘初心,是守得始终,是e乐学团队的不断奋斗,是老师的鼓励,是队友的喜悦,也是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有眼泪涌出的感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