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我们的比赛成长路
    日期:2017-12-12 阅读:
    打印

    e乐学-学习诊断机器人团队

     

    对我们来说,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是一个艰难开始。我们就读于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一个传统上与创新创业没有联系的专业,再加上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十分迷茫。找什么样的同学组队?如何做好一份商业计划书?怎样创立公司?一大堆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到手足无措。于是我们找到了班主任魏雪峰副教授来指导。如果没有他,我们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四处碰壁。在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才算是走上正轨。

    万事开头难,我们需要一个选题。选题一定要具有现实意义,是现代社会中的亟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当读过“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再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我国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不禁好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现状。通过调研发现,在推进智能教育建设进程中,以学习机、点读机等为代表的传统产品智能化水平较低,而基于深度学习、智能推理的新型教学产品亟待发展,市场需求巨大。同时,我们结合本专业的教育见习、实习经历,谨慎思考,最终选择了“e乐学”。

    “e乐学—学习诊断机器人”采用“一笔一机一系统”的创新模式,依据自然语言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具有精准诊断、智能推理与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在不改变学生手写习惯的前提下,以智能笔采集学生答题信息,通过智能推理等技术实现主观题自动批改,一题多解。该产品亦能够减轻教师负担,解决家长没时间、不会教等问题,在产品推广后期,能够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考虑到我们的项目和产品是针对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来进行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熟悉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工作中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实需求。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最前沿教育技术,发挥技术的作用来解决现实问题。最终我们发挥教育科学学院的优势,建立了一支融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多个专业的团队,也为我们项目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一年的时间魏老师陪着我们从零开始做起。我们过上了没有节假日的生活,近百次作品的修改都是我们团队一次次头脑风暴的结果,我们既要打好作品的理论基础又要考虑产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德克萨斯大学信息学院、山东省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资源支持,以及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的技术支持。

    除了埋头做研究外,我们还将成型的产品拿去实习学校试用,观察师生的使用情况,校外导师也积极地给我们提意见。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帮助和陪同下,我们到烟台市教育局讲解项目,并得到他们的认可,这也是我们参加比赛的一个重要筹码。

    在一次次的敢想、敢做之后,我们确定了产品的最终销售模式。以学生、教师、家长及教育管理者为目标客户,团队采用线上与各大电商合作,线下设立体验店的形式进行产品零售宣传。此外团队计划通过直接或间接与学校、辅导机构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合作,推进产品大规模使用;同时建立学生学习信息的大数据库并拓展此市场。

    我们预计,到2019年,系统功能将由中小学数学扩至高中数学,并广及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同时将逐层深入,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定制化。

    整个过程下来充满艰辛,真的很辛苦,幸好没有辜负老师的帮助和我们自己的努力。最终,产品共涉及了九项技术专利,成果得到山东省教育厅以及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的关注并报道,项目成功拿到了国赛铜奖。

    比赛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那些熬夜奋战呕心沥血的场景仿佛是一场梦。这段日子也是我们大学里最充实,最有意义的一段时光。也许,大学里最幸福的莫过于有机会做这样一件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事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