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王鹏:执着追求成就坚毅信念 无私大爱书写忠诚警魂
    日期:2018-01-14 阅读:
    打印

    王鹏,男,1985年7月出生,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2004年——2008年在LD体育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项目。2008年7月——2010年2月服务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人民政府,现在任职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公安局永昌派出所案侦组。

    2008年,作为团中央、山东团省委第一批到四川北川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王鹏以满腔热忱和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与其他援建者、志愿者一道,让灾区的群众重展笑颜,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精彩。在中国大爱的鼓舞与激励下,两年多来,王鹏与灾区人民手拉手,共同见证了同舟共济的力量。伴随着北川的复苏崛起,他用心铭记下了这个羌族州镇的每一点变化,在灾区崛起的进程中,他时时感受着一股巨大的喜悦与振奋,那些成长的痛楚与蜕变的艰辛也随之深藏在他记忆的最深处……

    时刻准备 奉献青春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王鹏的心就被灾区牵动着,他迫不及待地想到四川灾区的任何一个角落,用自己微薄的能力和诚挚的关怀来慰藉那里每一颗受伤的心灵。

    他要去哪里,他要怎么去,他可以做些什么……坐如针毡的急迫让他辗转反侧。当他获悉团中央发起了“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准备选派全国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奔赴四川支援灾区时,他顿时看到了希望。经过紧急的准备,怀着一份誓要奔赴灾区的坚定信念以及一定要为灾区恢复重建贡献绵薄之力的执着追求,通过层层选拔,王鹏成为LD体育唯一被选中的志愿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志愿服务灾区之路。到了灾区,他被安排到受灾最严重的禹里乡担任团委副书记,主要负责团委工作以及协助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尽管在工作之初,他尽心竭力地准备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但是当他真实地接触到受灾群众时,他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许多群众因为失去亲人、家园损毁情绪波动很大,有时因为一句话、一件事都有可能激起矛盾,引起混乱。因此,工作方面必须谨言慎行,一点都不能马虎。但是怎样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他们的真诚,怎样才能让群众由衷地信任他们并配合重建工作地有序开展,这成为他工作中的一个大课题。他想,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也许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此,他开始逐步了解当地群众的人数和家庭受灾情况,积极地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饮水、医疗、防疫等具体问题,帮助他们疏通排水渠,逐棚送去避暑的药品,帮助搬运和发放物资等,事无巨细,尽心尽力,以自己诚心诚意的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力量。通过接触,他深切地感受到当地群众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渴求和尊重,也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许他的岗位是平凡的,但王鹏感觉到他们的工作已经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力量、新的理念。他为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而感到自豪。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深入实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主动和当地群众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

    扎根基层 历练人生

    北川独特而又难忘的生活经历、瑰丽奇特的山川河流、淳朴真诚的民风民俗让他流连忘返;与此同时,灾区的残垣断壁、崩塌山脉、独断河流,也让他的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担忧。在他看来,艰苦的生活条件恰恰是一个铸造自身过硬品格及毅力的大好机会,他欣于接受这份磨砺的挑战。但不可避免的,繁重工作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也让他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方言问题带来的交流困难让他吃尽苦头,就连吃饭这样的基础问题都困难重重,在开饭前,每个帐篷都要上报饭菜的份数,而当地的群众对4和10在他听来是分得不是很清楚的,因此他经常在给他们分饭菜时就会出现错误。在经历了一次次犯错后,他深知如果语言不通,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因此他立志一定要将其攻下来。乡里以前的所有资料都被水淹了,需要重新做,会电脑的只有几个人而且电量还不够用,时常说停就停,有时辛辛苦苦做的表格一时忘了保存突然断电后就需要重新再做。巨大的工作量以及恢复任务的现实要求迫在眉睫,没有日夜兼程的坚持和不顾一切的奋力拼搏,他们绝不可能成功地克服如此多的困难和阻碍。就这样,他利用一切机会,主动深入到灾区群众生活和工作中去和他们交流。到基层走访群众,走进农户,为他们提供支持,并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真正践行了志愿者精神。灾后重建工作,处处充满了挑战。他负责了解灾后农房建设情况,每天是一堆堆整理不完的资料,到农村挨家挨户去验收农房建设,汇报建设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促进村民做好农房建设,他经常和指挥部的领导们协调规划细节,商讨具体建设方案,截至目前,禹里乡受灾群众已全部住进自己满意的房子中。

    牢记使命 无悔青春

    灾后的家园重建工作如火如荼,但是面对一座座拔地而起、设施齐全、宽敞舒适的现代公寓等基础设施,如何使老百姓在其中安居乐业,实现精神重建和文化重建,王鹏尝试着进行探索,积极协同上级探查环境变化,竭力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希望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使群众重寻欢乐和重建信心的途径。

    作为禹里乡团委副书记,王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一来可以缓解群众度过灾难后的恐惧,二来也可以激发当地青少年热爱家乡、团结友爱的情怀,而这对于平时整天忙碌的灾区干部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于是北川县关内六个乡镇的篮球友谊赛由此开展起来,他邀请了北川职业中学的同学们和灾区干部们参加。可是,正当比赛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他们的衣服全部湿透了,根本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了,但是他们都坚持到了最后,而且他带领禹里乡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平时日常生活工作中,他作为乡团委副书记以身作则起到了带头作用,带动全民全程参与。节会期间,他向广大参会人员和群众发放了各种安全防护的宣传单,现场详细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受到广大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除了利用农集、交流会等集会定点为人民群众宣讲知识外,他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走进乡(镇)、村组,在农民家中、在田间地头,开展流动宣传、上门服务,耐心地为人民群众讲解各种有关安全防护和生活工作方面的知识,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段时间,要说感受,累是累点,可他唯一要说地就一个字——值!由于王鹏在志愿服务期间工作积极,表现优异,曾被中央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绵阳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先后被北川县团委、西部计划北川县项目办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西部计划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团中央授予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

    相信自己 力争第一

    伴随援建工作的逐渐结束,有人觉得王鹏也许应该回到那个养育他的地方,回到他的亲人身边,但是因为感受了太多北川人民的感动,目睹了太多北川人民自强不息的故事,重温着他来时那份执着的信念和热情,回忆着两年间同北川人民一起同甘共苦的经历,他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真切的踏实和归属感。一天,他询问着自己这颗火热的心:“你愿意留在这里吗?”答案是清晰而肯定的,他愿意倾尽他的一生来陪伴灾区的复苏崛起,愿意让北川的变化融进他生命的每一次感动和骄傲,让他的生命在北川大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2009年,他考取了绵阳市公务员,费尽周折,申请回到北川县工作,成为了一名新县城派出所的警察。他的举动在朋友们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他的朋友们无法体会,那种与同事和群众结下的深厚的友谊,一种生死与共的感情。从最初参与北川乡镇的重建,到2010年2月作为警察到北川新县城,从最初的一片荒草地到现在美丽的新北川,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他们的足迹。夜晚巡逻、处理纠纷、大型保卫等工作,他干得很卖力也很充实,他很骄傲也很自豪自己能为新北川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一年的警察生涯中,他在学习公安警务技能的同时,还积极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2010年他担任了北川县公安局第一届春节晚会节目主持人;他和同事们表演的小品《援建》获得2011年县公安局第二届春节晚会一等奖;他撰写的新闻稿件被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绵阳晚报》等多家媒体采用……

    “朴实的言行、执著的信念,正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正义力量,改变着很多人的精神和生活;非凡的品格、永恒的爱心发出的人性光辉照耀在华夏大地。”虽然工作环境变了,身份变了,但是服务基层的信念从未改变过。王鹏,一个平凡的志愿者,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努力奋斗着,无私奉献是他的追求,也是他人生的信条。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内之事,都是点滴小事,但必将被铭记在北川的历史上。王鹏将继续用爱去奉献,用心去工作,把他的满腔热情倾洒在祖国西部的热土上,为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称号增光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