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故事

    刘晓晓:脚步从农村开始
    日期:2018-01-27 阅读:
    打印

    刘晓晓,女,1986年6月出生,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2004年——2008年在LD体育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在校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班级主要干部,并多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08年,通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考试,成为大学生“村官”,现任费县马庄镇柳行头村村主任助理。

    摆正心态,转变角色

    到柳行头村任职三年来,刘晓晓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团结村两委成员,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虚心学习、扎实工作,积极服务村内各项建设,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

    刚刚入村的那段时间是刘晓晓最迷茫的时期,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交通、生活都不方便,心理上有很大压力。但是,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刘晓晓及时调整了心态,坚持了下来。在处理各项日常工作过程中,她精益求精,把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实、做好。逐步培养勇于接受挑战的能力,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立足本职、发挥优势。迅速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学习群众语言,不讲大话,不讲空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地融入农村。现在,刘晓晓适应了村里的工作和生活,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相处融洽,和村民相处和谐,为自己在村里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才智,奉献农村

    在工作过程当中,刘晓晓摆正心态,既努力向书本学习,又不断地向社会实践学习;既向基层领导学习,又向农村普通群众学习。在全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活动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刘晓晓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丰富自我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充分利用村委会广播、宣传栏等途径宣传会议精神,解读会议内容,让村民及时了解会议精神。

    在工作过程中,刘晓晓坚持以记工作日志的方式,帮助自己提高认识、开阔思路、总结经验。在工作日志中,她记录了到村任职三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每当翻开日志,就看到了三年来的点点滴滴,这让她感到欣慰与自豪。

    在刘晓晓的床头上放着一本沈浩日记,每当翻阅它时,总是有很多感动和震撼。那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记录了沈浩同志从学生成长为模范的心路,展现了沈浩同志高尚觉悟的精神境界。他是大学生 “村官”学习的典范,是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刘晓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群众支持、村干部夸奖、领导满意的大学生“村官”。

    不遗余力,服务农民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是值得大学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地方。在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不遗余力地为新农村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刘晓晓非常珍惜在农村锻炼的机会,力求在实际工作中增强本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磨练中增长才干,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努力做好远程教育工作,真正使农民得实惠。远程教育工作是刘晓晓在村中一直常抓不懈的工作,如果这个工作做好了,对群众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她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村远程教育播放室播放实用性节目,让村民不花一分钱,就能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及管理经验,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让村民了解市场,把握好市场商机,早日致富。同时,她认真的做好播放记录和群众的意见反馈,经常与观看节目的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并积极地和上级远程教育部门进行沟通,以便能更好的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2010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多年不遇的旱情时,刘晓晓精心挑选播放了一些抗旱保苗的科教节目,帮助村民学会抗旱保苗的方法,并且在全村推广,有的方法还推广到了邻村。正是通过这些节目,使柳行头村在这次抗旱保苗中,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把干旱损失减少到最小。

    扎实做好帮扶农户科技致富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上级党组织为了让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有抓手,出台了“到村任职大学生帮扶农户科技致富”政策。这项政策出台后,刘晓晓在村里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调查情况。凡是有发展意向的农户,她都多方面考察项目,认真论证其可操作性。刘晓晓从村里选定六户村民,作为第一批帮扶对象。其中,有发展养殖业的,有发展种植业的,以发展养殖业的居多。这些项目都是好项目,只是农户缺少资金。现在党的这项政策正是雪中送炭,给农户送来了资金,送来了对农户的关心和支持。通过细致认真的工作,刘晓晓在镇政府、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户之间架起了桥梁,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就把这项政策落实到位。农户到信用社办些简单的手续就能把钱拿到手。资金到位后,刘晓晓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以“明白纸”的方式发放到农户手里,对农户进行跟踪帮扶。同时,在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使农户真正得到实惠。

    抓好科普宣传,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到村后,刘晓晓肩负起了村科普宣传员的职责。柳行头村村民文化层次不高,大都是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生都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科普宣传尤为重要。县里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专门的科普宣传工作培训。在培训中,县里请了相关专家为他们作报告,刘晓晓也认真听认真记。通过这次培训,她不仅学到了许多科普知识,还学到了科普宣传工作的工作方法,使村官们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培训结束后,刘晓晓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每天到村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喇叭宣传一条科普常识,每周出一版黑板报。通过宣传,村民的科普水平逐步提高,她的工作也得到村民的认可。

    认真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为国家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为了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刘晓晓和村会计积极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入户走访以便得到准确的人口信息。由于村民白天大多都在外打工,她就尽量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统计。她用实际行动感染了村民,当村民看到她这么认真的去做这项工作,他们也很积极地配合,所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柳行头村率先完成并得到了有质量的人口普查数据。2011年4月,当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时,刘晓晓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她曾是一名人口普查员。

    全力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柳行头村的板皮厂经济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能多了解板皮行业,刘晓晓在业余时间多听、多读、多看,随时关注板皮行业发展,经常与村两委到板皮厂和负责人沟通,以便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她利用自己担任三农信息员职务的便利,及时与信用社进行沟通,帮助有资金困难的板皮工厂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难,看着他们紧皱的眉头变得舒展,看着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刘晓晓的内心也充满了快乐。

    刘晓晓觉得到村任职,不仅实现了自己的青春梦想,为农村、农民做了些贡献,同时也在工作中磨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每天早出晚归,骑自行车去村,步行到田间地头,虽然有些苦、有些累,但心里是高兴的、满足的、充实的。苦中有甜,甜中有苦,苦甜相伴,无怨无悔。风雨阻挡不了她坚定的步伐,寒冷驱散不了她的浓浓热情,劳累消磨不了她的坚强意志。每当看到脏乱差的村容变得干净整洁,她感到自豪与高兴;每当看到村民疑虑的脸庞露出笑容,她感到安慰与幸福;每当看到村民由消极对待上级工作任务转变为积极配合,她感到成功与喜悦。虽然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把有限的能力都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她就感到很满足。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去锻炼,去成长,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召唤。刘晓晓将一如既往,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奋发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自己的青春在基层闪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