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臣,男,1978年生,山东滕州人,现为LD体育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教师,2004年于中南大学硕士毕业后来LD体育工作。后在山东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期间获山大公派赴美国佛蒙特大学博士联合培养。
从一条短信说起
2017年9月18号,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束的日子,晚上刘老师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
建模已经结束,有一句迟来的“谢谢”还是要说给您。感谢建模,感谢您,也感谢数学院的所有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与许许多多大学生一样,上了大学以后的我总是对学习一直不上心。不知道有多少次,我总是痛恨自己再也没有了曾经的激情,却依旧找不回曾经的自己。直到这次建模,让我有了在大学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过的经历:早上一边打瞌睡一边吃早饭,只为了早点占到靠前的座、听的更清楚、早点完成题目;晚上熬夜写代码,为了排一个bug一直到凌晨;因为想家又做不出来题,早上边吃饭边偷偷地抹眼泪;以及人生中第一次通宵学习等等。其实,建模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得奖与否,而在于可以挑战自己拼搏的巅峰。而建模,也是大学当中唯一一件事,让我有勇气说:“我尽力了。”
当然,我更要感谢您以及数学院其他老师的用心付出。正像您不断地说的那样,你们在用心做建模。这才使我们收获了建模的意义,也让我深刻理解了数学建模的宗旨“一次参赛、终身受益”。感谢有你,让我们遇见更精彩的自己。
参加建模是我大学以来做得最正确的选择,无论结果如何,此行无悔。
再次感谢您们的付出与努力。
祝好!
24组:于恒悦”
这是刘老师指导的一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5级同学在参加完2017年全国建模竞赛后给他的留言,这代表了很多同学的真实心声。让刘老师在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的同时,也备受鞭策。
数学建模,一段不解之缘
传统数学的严谨理论体系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敬而远之”,究其原因在于过于严密的体系和深奥的理论会让很多人缺少“参与感”,进而渐渐失去兴趣。然而,有识之士认为数学不能高居庙堂之上被人仰望,而应该回归他来自实践解决实践问题的本义,这样才能兑现他科学之王的美誉。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性,并能亲身体验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早在1985年,美国运筹学与管理学研究协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数学学会等多家学术机构联合发起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美赛,后发展成为国际级竞赛),旨在鼓励在校大学生,无论专业背景,只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都可以参与到这项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活动中。美赛一般于每年年初举办,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题目围绕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展开建模研究,没有固定答案,参赛学生3人组成一队,结合自身优势从六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在4天内完成一篇21页的英文解决方案(论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选手具备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和论文写作功底,同时对其学术英文表达水平等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1992年我国教育部开始注意到该项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借鉴美赛经验和形式,开始组织全国高校参与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国赛)。该竞赛每年9月中旬进行,持续72小时,由大学生自由组队,不限专业、每队3人,从给定题目中任选一题,独立完成20多页的科技论文。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以2017年B题《“拍照赚钱”的任务定价》为例,该问题聚焦时下流行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自助式劳务众包平台,要求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为平台制定“拍照赚钱”任务定价算法,为企业进行各种商业检查和信息搜集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开放性和极富挑战性的特点吸引了全国数以万计的本科生如痴如醉、积极投身其中,还是以2017年为例,来自全国34个省/市/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及新加坡和澳大利的1418所院校/校区、36375个队、近11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该赛事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该赛事国家一、二等奖获奖率只有0.89%和3.36%,是目前我国所有学科竞赛中最难获奖的竞赛之一,也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科竞赛之一。
刘广臣第一次知道数学建模是1998年上大二的时候,一天晚上舍友突然抱起铺盖卷与其他同学一起到机房打地铺,通宵做题,尽管后来听说没有获奖。
他第一次参与建模是2003年读硕士期间,导师让他与他名下的几个本科生讨论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里的数学问题,就是这一次,刘广臣深刻感受到了实际问题中数学模型的巨大魅力。
刘老师第一次指导数学建模是在2005年,即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从那时起,他加入到了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团队中,协助建模团队负责人组织学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加集训讲课和指导学生比赛。2007年起,开始主持并负责该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工作,负责师资培训、学生选拔、暑假集训和辅导、全国正式比赛等事务。2009年起,经过5年的积累,他首次尝试组织9位同学参加美赛。
十四年的坚守
回想这十多年来,作为负责人和骨干教练,刘广臣每年都是从5月份组织全国建模竞赛校内选拔开始,暑假组织指导教师团队和200多名学生进行25天的封闭式高强度集训、9月份组织学生参加三天三夜的全国建模比赛、11月份全国比赛正式公布成绩后,开始着手为寒假的美国建模竞赛选拔队员、每年寒假组织约40个学生进行18天封闭式集训、春节前组织参加四天四夜的美赛、第二年4月初美赛公布成绩;然后又是5月份组织下一年的国赛选拔 ...,国赛美赛、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刘老师每年投入在寒暑假建模培训师生的时间都在2个月以上。即使他本人在山东大学读博期间,也是通过网络或电话指导团队运作、暑假和寒假赶回来组织集训讲课和指导比赛;尤其是在美国近两年的博士联合培养期间,无法回国讲课,只好录制10个小时的讲课视频,连同配套课件发回给学生作为集训讲课材料,仍然坚持带队参训、网上辅导答疑、批注集训论文,从未缺席过 ......
十多年来与(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学子们相处,刘广臣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向来不乏基础扎实、极富创造力的优秀学生,只是缺少一个能证明他们能力的舞台!他深情地说:“我愿意做那个舞台的一块木板,尽我所能让孩子们能从(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舞台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去与全国和世界名校的学子们同台竞技、展现我(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学子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但是刘广臣和团队老师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建模比赛获奖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就能信手拈来,尤其是随着美国和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国高校参赛规模已经超过11万人,美赛参赛人数也超过6万人。国赛含金量最高的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比例合起来也只有4%,近乎百里挑一!美赛的特等奖获奖比例更是只有千分之一。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实力和自信去参加比赛,背后的学习和锻炼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此刘广臣和教练组老师们每年都去参加全国、全省建模教学研讨会、了解建模发展趋势,邀请专家来做报告,然后利用平时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建模教研活动,组织和更新寒暑假集训内容,始终跟上建模脚步,尽力让学校建模活动长盛不衰。这背后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历年所有参加过建模的学生都是他们的见证人。他们每年都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就拿2017年烟台那个极其炎热的暑假来说,集训期间恰逢三伏天,清楚的记得在酷暑难耐的301阶梯教室,面对240个孩子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强烈的进取心,刘广臣和老师们一起克服了天气炎热、机房电脑老化跑不动大型建模软件、学生层次和基础参差不齐等诸多困难,不辞劳苦、耐心细致地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全天13小时进行认真讲课和免费辅导,连续25天对学生进行手把手培训与模拟训练。刘广臣仍然清楚的记得2017年11月23号,当他用颤抖的声音告诉自己指导的那个推荐国家一等奖的队伍最终成功的时候,那三个历经层层选拔和历练的孩子喜极而泣。刘老师也是激动万分,因为时隔四年该校终于再次拿到这个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了!
另一个让人难忘的经历是2018年寒假,寒冷的烟台冬天,大雪连续下了十余天,校园里空前寂静和荒凉,而在数学院五楼机房,51个(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学子经历了18天封闭式高强度训练后,正在跟指导老师一起热火朝天地探讨各种知识点和论文撰写方法。由于学生餐厅早早停业,寒假唯一营业的招待所餐厅腊月二十七也放假歇业,而美赛比赛要到腊月二十八才能结束,没地方吃饭的孩子们只好去超市买面包和方便面充饥。历次比赛最后一个晚上按照惯例学生们都要通宵修改论文,保证论文质量上乘,每次比赛结束的最后一刻,几乎所有同学都是蓬头垢面、疲惫不堪...... 正是凭借着这种冬练三九的顽强拼搏,2018年美赛中,刘广臣老师带领学生终于捧回了最高奖----特等奖,这个奖只授予了当年33个全球最好的队伍,而今年参加美赛的队伍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名校在内达到了20602队,可谓是千里挑一!他们就是这三十三分之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分享殊荣!这是该校从2009年组队参加美赛以来首次获得含金量最高奖项,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可谓十年磨一剑!该校也是今年山东省唯一获得美赛特等奖的队伍!
孩子们带回满满的硕果,为你们骄傲
刘广臣和团队老师们一起凭着对建模的满腔热情和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十四年来组织了超过3800人次参加该活动,从中选拔了1930人次参加全国正式比赛,累计获奖1137人次,其中全国一、二等奖分别为24、114人次、省一、二、三等奖分别为348、480、171人次。另外自2009年起组织了330人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奖165人次,其中美赛特等奖3人次,美赛一、二等奖分别为30、132人次。其中刘广臣老师本人指导了400多人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全国一、二等奖分别为12、18人次,省一、二、三等奖分别为78、114、24人次;指导132人次参加美赛,获得美赛特等奖3人次、一等奖18人次、美赛二等奖72人次。
家人永远都是坚强的后盾
所谓有得有失,刘广臣清楚地记得每个暑假的晚饭后,南区4号楼下的排球场上都充满了爸爸妈妈们陪着孩子玩耍时的欢声笑语。有一次,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羡慕地问他,什么时候也能像其他爸爸那样带他去玩、去抓知了,刘广臣当时心里非常难受,感觉亏欠孩子太多,可是他只能告诉孩子:楼上机房还有200多个大孩子在等他辅导。每年寒暑假因为集训讲课和辅导占去了刘老师大部分时间,在原本最空闲的假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每年两个假期回千里之外的老家看望两边老人来回只有一个星期......,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可是事情总得有人去做,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他觉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建模竞赛竞争中助那些优秀的(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学子们一臂之力!
砥砺奋进再起航
转眼间,刘广臣指导建模已经进入第14个念头,2018年美赛刚刚落幕,全国建模竞赛的组织工作马上开始,发布报名通知不到三天,他们的比赛QQ群人数已经达到791人。刘广臣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让他意识到数学建模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无限的魅力。为此他和团队老师将竭尽全力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暑假25天封闭式集训,随后组织孩子们参加9月13号开始的全国比赛。期间,这些勤奋好学的孩子,需要他们手把手教数学算法模型、统计学模型、计算机编程基础、科技论文撰写,指导和磨合三人有效分工(算法建模、编程求解、写论文),在真题模拟阶段需要给他们批注300余篇近7000页的集训论文,随后陪着孩子们三天三夜完成正式比赛、赛后帮他们提交论文....
有时候累的接近极限时,刘广臣在想:我能否坚持下去?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对数学建模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已经习惯了每年国赛美赛的交替轮回,他说:“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享受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喜欢看到他们经过强化训练综合能力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孩子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回一个又一个高含金量的奖项,还有每次学生告诉我在研究生复试中,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会得到优先录取机会,比如今年美赛获奖的信息学院魏尧同学凭借优异的数理功底和建模计算能力被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世界排名23)和香港城市大学同时录取为硕士生。我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为了这十多年来难以割舍的建模感情,为了实现我自身的价值,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一次参赛、终身受益”,不管怎样我都会坚持下去......”
“我还是愿意做建模舞台上那块地板,让孩子们站在我肩膀上起航,去实现他们伟大的梦想!”,刘广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