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道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事业。王美山教授就是这样一位积极创新、身怀抱负、脚踏实地、追求事业的人。身教尤胜于言教,古训也。身为LD体育物理学院院长、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王美山教授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始终注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师生的表率。
十年铸一剑,十年更孕一情。王教授在LD体育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的岗位上已有4个年头,此情是真诚之情,是努力之情,是微笑之情,更是付出之情!不着痕迹地融此情于教育、科研工作中,是他的动人之处,可敬之处。
立德树人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1997年,王美山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山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开始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了继续深造,他于1999年进入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的三年光阴里,他总是抓紧分分秒秒,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不断充实着自己。
凭着坚持不懈地努力,王美山于2002年以优异的答辩成绩获取博士学位。2002-2004年,他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8月,王美山被调入LD体育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同年9月被聘为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同年12月被破格聘为教授。2009年10月被山东师范大学聘为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合作博士生导师。目前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山东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从1997年至今,王教授已经从教21年,他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作自己的崇高使命,秉持立德树人、追求卓著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和科学研究中。
在LD体育工作十多年来,王美山教授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了研究生的《群论》、《分子结构理论》、《分子光谱学》和本科生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6门课程。在教学上,他一丝不苟,注重教学每个环节,认真教好安排给他的教学任务;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因材施教;注重把最新科技成果融入到本科教学中,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在课堂上,他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采用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所教课程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王美山狠抓落实各个培养环节,积极主动地为研究生成长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研究生培养质量迅速提高。在他指导的全日制研究生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32篇被SCI收录,1篇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已经毕业的33名研究生中,有1人到荷兰攻读博士,8人考取国内中科院或著名高校博士生,6到高校工作,13人到中学从事教学,5人到高新技术企业工作。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2012年被评为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被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被聘为LD体育“126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学科带头人。2014年获得第二十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15年,被评为LD体育教学名师,获得“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
注重科学管理实现产学研结合
自从担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后,王美山教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十多年来,王教授从来就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他几乎把剩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教学和管理工作上。
走进实验室,总会看到厚厚的科研材料等着他去阅读和分析,有研究生的论文等着他修改。他能够合理地处理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关系。在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方面,他能够寻找到它们的共同点。而在研究的过程中,他能够迅速地接受物理学的前沿知识,不仅扩充自身知识,还能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扩宽视野,达到教研相长的良好效果。
近几年来,在他的主抓下,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省部级项目20项,省教育厅项目9项,纵向科研经费达到1450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2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烟台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此外,学院成功组织了理论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原子与分子物理山东省重点实验室、LD体育校强化重点学科、研究生培养山东省联合培养基地、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山东省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建设和验收。
王教授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学校重大项目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先后参与了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VeecoDI原子力显微镜、Tensor37付立业红外光谱仪、发光材料与纳米团簇制备系统、电子束/电阻蒸发镀膜系统等项目的规划、考察、指标确定以及验收等工作;搭建了分子模拟计算方法及软件开发、光谱分析与应用、发光材料、光电材料研究及应用平台,组织教师在这四个平台基础上有效开展了对外服务;结合学院和企业优势,与中兴通讯共建光通讯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烟台首钢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建立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实现了产学研结合;通过转让科技成果促进了本地区新型材料研发,为烟台高新技术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栉风沐雨勤求索累累硕果缀枝头
多年的辛勤耕耘,王美山教授在立体反应动力学、分子光谱、分子激光操控等领域卓有建树。在分子反应势能面构造及动力学性质、动力学李代数方法在分子光谱中的应用、分子团簇及纳米结构光谱性、多原子分子光电子能谱计算、有机分子的表面吸附、量子反散射可积系统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了实现对化学反应的有效控制,王美山教授所在课题组利用已有势能面或新构建势能面和编写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计算程序,对H-+H2、C+CH、H+LiH+、LiH+H、H+HS、H+NH等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不同碰撞能、反应物振动、转动激发、同位素取代对上述反应的反应几率、积分反应截面、极化微分反应截面、矢量相关、分布以及转动取向因子、反应活性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有些反应存在的有趣的现象,并且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取得的结果不仅丰富了上述反应的完整的动力学信息,而且为今后研究其他更复杂的反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探索更快速且精确的适用于研究氢键弱相互作用的激发态量子化学计算和动力学模拟方法的基础上,王教授带领团队用改进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分别对乙腈、乙腈与甲醇体系{MeCN-nMeOH,(n=1,2);MeNC-nMeOH,(n=1,2)}中氢键在激发态中的情况进行了计算。依据计算数据,详尽地分析了分子激发态和电离态形成的情况,以及电子的跃迁、激发能、电离势等,把相关的理论数据同实验数据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分子间氢键明显增强,导致光谱发生了红移现象。上述研究不但能够增加人们对氢键本质的认识,而且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氢键作用对复杂分子体系光化学的影响,从而指导人们开发更高效的发光分子材料。
利用SAC/SAC-CI方法,王美山团队对SO2、H2Se、H2Te等分子及其阴阳离子的基态、激发态、电离态和电子吸附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解释了上述分子激发态、电离态和电子吸附态的形成,计算了电子的跃迁偶极距、激发能、电离势、解离能,振子强度等。上述研究预测的分子的低激发态的电离势与解离能,可以为以后实验上或其他理论上研究它们的光谱性质提供理论参考。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二阶微扰理论、耦合簇理论和适当基组,王美山团队对AsH2、HGeCl、FCO等分子的高精度振转光谱常数和非谐振力场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上述分子的平衡几何结构、转动常数、基频、四次和六次离心畸变常数、谐振频率、非谐性常数、振转相互作用常数、三次、四次力常数和科里奥利耦合常数,得到的某些光谱数据目前实验上还未观测到。上述成果不仅理论上丰富了大气分子和天体分子的光谱数据,为将来上述分子的实验观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利用量子含时波包方法,王美山带领团队详细研究了飞秒激光波长、激光脉冲强度、泵浦-探测脉冲延迟对NaLi、CsI等分子的电子态布居、波包演化、光电子能谱等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调节激光脉冲的波长可以控制波包的运动并且得到波包在势阱中的振动周期,两激发态之间的非绝热耦合也影响波包的振动周期;不同激光脉冲的强度和波长导致各个态上的布居以及激发态之间非绝热耦合强度的不同;不仅调节激光脉冲的波长可以控制CsI分子的解离通道,控制波包的演化时间也可以控制分子的反应通道。上述成果丰富了飞秒激光对双原子分子分子动力学过程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于高效调控反应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卓越的科研成就让王教授先后荣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烟台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被评为第五批和第七批烟台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短短十几年间,王美山教授及其合作者已在《Phys. Chem. Chem. Phys.》、《J. Chem. Phys.》、《J. Phys. Chem. B》、《Phys. Rev. A》、《Chem. Phys. Let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被SCI收录论文180多篇,其中二区及二区以上43篇,论文总共被引用1200余次,单篇被引最高次数53次。他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学术刊物《JournalofSpectroscopyandDynamics》副主编以及《Chem.Phys.》、《J.Theor.Comput.Chem.》、《Chin.Phys.B》、《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时光不停流逝,太阳依旧每日从东方升起,对于王美山教授来说,荣誉已属过去,他依然继续拼搏、奋发向上,扬起不落的风帆,直面科学海洋的挑战。他用自己平凡的一点一滴、言行举止,用他前进的每一步来编写着他人生的教科书;用他那种独特的朴素、严谨的学者风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